太原殡葬风俗

太原殡葬风俗

太原市民间殡葬风俗内容丰富,丧礼程序严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下是一些关于太原殡葬风俗的具体描述:

太原殡葬一条龙
太原殡葬一条龙

1. 丧礼准备

在太原,一般把失去亲人称为“老了”、“去世”或“走了”。当亲人病危或弥留之际,家人会为其净身穿寿衣、鞋袜、戴好帽子。如果亡者去世时没有穿上寿衣,亲属会感到十分遗憾和内疚。入殓仪式是丧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孝子需跪地,本族人抬起死者从孝子头上接过放入棺材中。

2. 通知丧讯

报丧仪式是告知亲朋好友丧讯的方式。阴阳先生会选择一个合适的出殡吉时,并确定棺枢摆放的位置。同时,会在大门外悬挂纸钱作为报丧的信号,纸钱的数量根据亡者的实际年龄确定。

3. 镇棺仪式

钉棺仪式被称为“银锭封棺”,在这个过程中,孝子女会从头到脚瞻仰遗容,长子会用棉球蘸酒清洗亡者的眼部,然后众孝子喝剩余的酒,称为“开光”。据说亡者若不开光,下辈子必是瞎子。亡者两袖内会装入与其实际年龄相应的“打狗饼”,身体上撒与实际年龄加天地各一份多的纸钱、撒五谷、放木炭、生牛皮、生铁等。

4. 丧服仪式

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这源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被人们引申为亡人每个家族成员根据自己与死者的血缘关系和当时社会所公认的形式来穿孝戴孝。

5. 纸扎艺术

纸扎艺术是丧俗活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主要指祭祀及丧俗活动中所扎制的纸人、纸马、摇钱树、金银山、聚宝盆、牌坊、门楼、宅院、家禽等焚烧的纸制品。这种宋代之后出现用纸扎品祭灵活动,表明丧俗活动通过艺术的形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

6. 吊唁仪式

吊唁仪式是在出殡的前一天进行的,也即“开吊”。亲属朋友都带着祭品前来祭典。带一祭者要返还一头面猪,预示着猪拱钱财而归。现如今人们记一百元作为丧礼者居多。

7. 下葬仪式

下葬仪式反映了当地人们对灵魂的崇拜观念。宁武当地实行士葬,墓地的选择是埋葬死者的头等大事。要选择地势宽广,山清水秀的地方,找到生气凝结的吉穴,从而使死者安息地下庇佑子孙。

以上就是太原市民间殡葬风俗的一些主要内容。这些风俗不仅仅是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