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间丧葬习俗:初丧

山西民间传统葬俗:初终。依照当地习俗,老人咽气后,子女要以最快的速度为其穿上寿衣,有些地方在咽气之前就换好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死者身体僵硬后,替换衣服会更加困难。

老人的寿衣包括单衣、夹衣、棉衣、棉袍或棉大衣,寿衣件数用单数不用偶数,材料忌用兽皮、毛料及灰色布料。替换下来的衣服,要随手撂在房顶,等下葬时烧掉或任其风吹日晒,以驱除不详。

为老人穿好寿衣后,还要为老人理发、洗涤等整容一番。晋南、雁北等地讲究在死者袖筒里放些纸钱、面粉及用头发揉成的圆球,然后用麻披子扎住袖口和裤腿。祁县等地通常在死者左手放一串与死者岁数相等的小面饼,称之为“咬牙饼子”。再在死者右手放一条鞭子或拂尘;把死者咽气后烧化的锡箔用纸包好,放入死者怀中;最后再给死者搂上一条麻披拧成的带子。

按当地民间说法,人死后魂归地府,纸钱、锡箔是用来作盘缠的;去地府要经过恶狗村,有面球、面饼和鞭子就能够抵御恶狗的扑咬。沁县一带把装在死者袖子里的小面饼,称为“打狗饼”。死者绝气后,口中还要放入一枚古铜钱,叫做“口含钱”。这一习俗由古代“含玉”的丧礼衍变而来。死者的亲属不忍死者空口而去,在其口中放入玉石一类物品和谷物。后来一些地方直接把饭放在死者口中,则名为“含饭”。都是认为死者口中含钱、含饭入殓,这样到阴间才不会挨饿。

给死者装束好后,家人把死者从床榻上移到一块木板上。沁县一带还讲究“男正女侧”,即男性死者仰卧 ,女性死者侧卧 。这叫做“停丧” 或“ 停尸”。安置之后,要有一块布盖在死者脸上,闻喜一带用白布,曲沃等地则用红布。雁北五寨等地覆盖死者面部用的是一张麻纸,俗称“打善面纸”。蒙面布也好,蒙面纸也罢,古代都称为“面衣”,据说春秋时的吴王夫差是始作俑者。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说,夫差不听伍子前的劝谏,以至国破身降。临死时觉得不好意思在阴间再见到先死去的伍子胥,让人给他脸上蒙了一块绢帛才咽了气。人们沿用这一习俗,却不是因为死者生前做了什么亏心事,而羞于在阴间见到先死的人。有的说,是家人不忍见死者的面;还有的说,是由于死者咽气后面容不太好看。解释不同,究其实都是表示对死者的尊重,让死者安息。

为死者穿寿衣时,山西人讲究不能哭。认为死者正在绝气之际,哭迷了路,死者的灵魂就无所归宿;或者认为泪水落在死者身上,会出现走尸、僵尸等不祥事故。在给死者穿好寿衣,安放停当后,全家男女老少才大放悲声,嚎啕痛哭,并烧化纸钱,俗称“烧倒身纸”、“下炕纸”,翼城一带则称为“奠魂纸”。沁县等地至死者去世的傍晚才烧纸,称为“烧黄昏纸”。五寨一带则在死者弥留之际烧纸,叫做“烧回头纸”,其意在于以金钱贿赂阎王,买通小鬼,放死者灵魂附体,重回人世。烧过纸钱以后,久久不见死者复生 ,家人才再也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俗称“嚎丧”。

死者小殓之后,家人请来同族长辈和邻里乡亲,共同商定丧葬事宜,然后亲自去或请人去亲友家报丧。长辈去世,儿孙要身穿孝衣,手持哭丧棍,奔赴亲友家叩头报丧。晋南一些地方称为“送孝”。

死者的家门口要贴白纸黑字的讣告 ,又叫“ 门状”,写明死者生卒年、月、日与殡葬安排等事项。晋中祁县一带要在街门上糊白纸,死者为一户之长,而且年龄已进入古稀之年,街门满糊以白纸;如不足60岁,或夫妇有一方健在者,只能糊半边街门,一般是男左女右;死者如系小辈,双亲尚在,则只能在门额垂贴一张白纸。晋南是把纸折叠起来剪成条状花絮,死者多大岁数,就剪几条,然后悬挂在大门外。闻喜、浮山等地称为“缟门纸”或“孝门纸”,还有些地方则叫“岁数纸”。忻州一带大门口则要插“引魂幡”。

停尸期间,死者头前或脚后要点油灯或蜡烛,俗称“引魂灯”,又叫“ 指路灯”、“ 路灯”、“长明灯”。民间迷信认为,阴曹地府一片漆黑,死者的亡灵要借助于灯光才能看清道路。同时,还要不时烧化纸钱,并把纸钱灰装在瓦罐内,留待入葬时与棺木一起埋入地下,以供死者在阴间使用。这叫做“烧倒头纸”。

死者身边放一瓦盆,每次祭奠时都要往里放一些酒食,也留待入葬时埋入地下,认为这样死者在阴间就不会成为饿鬼。这叫做“倒头饭”。大同、沁县等地在死者咽气的当天夜里,要前往本地的土地庙、城隍庙或五道庙举行一种仪式,沁县一带叫做“ 压魂”,苛岚一带叫做“ 告庙”,意思是向阴间报到。在鼓乐吹打下,死者的儿子用盘端一张纸,进庙磕头拜礼后 ,把纸放在香炉内,俗称“ 纳纸”。

大同一带则是烧化纸钱,名为“ 送盘缠”。翼城等地去庙里设饯,是在死者亡故的第二天深夜,要等到鸡打鸣,才烧化纸钱后哭泣而回,当地称为“烧鸡鸣楮”。定襄一带称“上望乡台”,只有这时,死者灵魂才知觉要与亲人诀别。

在死者亡故的第二天夜里,介休一带讲究家人绕街行走,一边烧化纸钱,一边嚎啕痛哭,称为“知死”或“寻魂”。这一夜,乡宁等地要在大门外设奠烧纸,当地人称为“隔夜幡送魂”。浮山等地则在本院土地神前设香案,烧化纸钱,焚烧死者生前穿过的衣服 ,全家人痛哭尽哀,名为“点化钱停尸期间,要有人在一旁守护,严防猫、狗等活物跳越其上;如果是在夏季,又要防电闪雷鸣,意恐“惊尸”、“炸尸”。沁县等地预防的办法是在死者身上放置刀、秤等镇物。

太原:提供殡葬服务须与家属签协议,“身后事”费用有了标准

据市发改委消息,我市《殡葬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印发。《办法》明确,殡葬服务单位在提供服务前,须与家属签订协议书,协议书应明确殡葬服务项目和设施、用品的名称、收费标准(价格)、租用期限,供丧者家属自主选择,不得违反公平自愿原则以任何形式捆绑、分拆或强制提供服务并收费。

目前,我市殡葬服务分为殡葬基本服务和殡葬延伸服务。基本服务项目包括遗体接运(含抬尸、消毒)、遗体存放(含冷藏)、遗体火化、骨灰寄存四项;延伸服务是指在基本服务以外,供丧者家属自愿选择的特殊服务项目,包括遗体整容、遗体防腐、吊唁设施及设备租赁、礼仪服务等,具体项目由殡葬服务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其中,殡葬基本服务收费实行政府定价,殡葬延伸服务及公墓价格、公墓维护管理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由殡葬服务单位依据服务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自主制定价格。

对于殡葬基本服务收费标准的确定,《办法》给出了具体指导。遗体接运费、遗体存放费、遗体火化费、骨灰寄存费的标准分别以“元/具·次”“元/间·具·天”“元/具”“元/格·季”为计费单位。基本服务收费标准可根据提供服务的设施设备条件、服务质量等不同,核定不同档次的收费标准,以满足群众不同层次需求。其中,为保障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需求,殡葬服务单位要设置和提供普通档次的殡葬基本服务,普通档次服务比例应当不低于60%。同时,还要严格落实国家、省及我市对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重点优抚对象等群体的收费减免政策。与殡葬服务密切相关的延伸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应按照公平公开、诚实信用和保本微利不高于市场同类价格水平的原则,由收费单位自主确定,需向社会公示一周后,方可执行。

殡葬服务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和明码标价制度,在服务场所显著位置将本单位殡葬服务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服务内容、减免政策、文件依据、服务流程和服务项目规范内涵、举报投诉电话等内容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本办法自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试行二年。

太原:推进殡葬事业改革

 经过多年努力,我市殡葬改革不断深入,殡葬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文明节俭办丧事、街头禁烧、低碳祭扫……绿色文明环保的殡葬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

  堵住“乱焚乱烧”的口子

  殡葬改革过程中,我市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丰富祭扫方式,宣传鲜花祭奠、网络祭扫、家庭追思、时空信箱、社区公祭、踏青遥祭等内容,引导群众文明理性表达慎终追远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开展园区禁烧试点,强制推行鲜花祭扫。从2018年中元节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殡葬单位祭扫园区禁烧试点,禁止一切纸品进入园区,所收缴的纸钱统一集中环保焚烧。通过主动宣传、卡住入口、加强巡检、服务抚慰、鲜花换纸钱等方式,有效化解改革矛盾。禁烧期间,园内人员滞留时间减少,人群流动加快,园区环境改善,群众祭扫体验提升,收到良好效果。

  开展街头禁烧,全面推动祭扫“无烟”时代。2019年寒衣节,在园区禁烧、封山禁火等举措日趋成熟之际,市民政局聚焦街头烧纸的传统陋俗,在全市主要城区开展街头禁烧活动。在随后的两年里,每年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上百万个环保焚烧袋都会被统一分发至各社区,由社区提供给有需求的城乡居民,专人负责组织统一装袋,统一运输,统一焚烧。经过近3年的治理,在全市民政、公安、城管、环卫等多部门的密切协同下,街头烧纸现象得到有效治理,祭扫节日期间街头环境显著改善,空气质量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的文明意识进一步提高。

  倡导文明殡葬理念

  百姓在殡葬礼仪方面保留很多传统习惯,其中不乏与现代文明相悖的殡葬陋习,如丧事“大操大办”、祭亲乱烧乱焚,以及城乡接合部和农村非火化区“散埋乱葬”等。基于此,我市创新手段,科学施策,规范治丧场所,优化治丧环境。

  目前,我市各家医院的告别厅已全面取缔,拉运尸体统一由殡仪馆殡仪车辆承担,城乡红白理事会全面建立。治丧活动相对规范。这些都得益于我市对殡葬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政策规范。《太原市殡葬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在实行火葬的地区内死亡的人员,应当由殡仪馆收运暂放。医院或者亲属一般应当在死者死亡后立即通知殡仪馆拉运尸体。”“运送尸体(包括婴幼儿尸体)必须使用殡葬车。使用其他车辆运送的,须经民政主管部门批准。”这些明确的表述,为规范殡葬市场提供了法律支持。

  同时,我市加大投入,先后在永安殡仪馆、龙山殡仪馆建成现代化的综合服务楼,集中打造群众治丧场所。这两个现代化的殡仪馆,既满足群众治丧需求,也适应现代文明祭扫方式。殡仪馆内的告别厅、守灵间,配备的鲜花、灯饰、电子香炉替代了传统的烟雾缭绕,纸钱翻飞,营造了文明祭扫氛围。这种温馨深情的怀念氛围改变了传统的阴森气氛,有利于引导群众思考生命的意义、殡葬活动的内涵,自愿选择文明健康的殡葬方式。  

  “阳光殡葬”伤心事暖心办

  我市加强“阳光殡葬”建设,规范殡葬服务收费项目。市民政局积极引导群众理性消费,扼制群众盲目攀比高消费的思想;加大对殡葬服务单位的管理,严管控制殡葬服务单位创收利润的欲望,使其自觉摆平经营创收与公益使命的天平。

  市民政局和市发改委合作,开展殡葬收费服务联合调研,逐条审查收费项目,对明显不合理、不合规的坚决调整,对有高收费嫌疑的进行整治,坚决杜绝天价殡葬用品流入市场,不给服务对象有钱任性的机会。各殡葬服务单位全面推进阳光服务,做到价格上墙,公开透明。

  政府发挥兜底作用,引导文明节俭的殡葬价值导向。2018年1月1日起,我市调整殡葬惠民政策,下发《关于免除全市城乡群众殡葬基本服务费用的通知》,每人一次最多减免1300元,建立起适度普惠型惠民制度。2019年4月1日起,我市又出台《生态安葬奖补办法》,对生态安葬者奖补每例2000元。

  从保障困难群体,到覆盖城乡全体,再到奖补生态节地,我市以殡葬惠民政策为魔术棒,将文明、节俭、生态的现代理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广大群众,引导大家树立行孝须尽早的理念,把对长辈的孝心体现在日常关爱,在殡葬活动中强化精神纪念、文明告别。

  破解“散埋乱葬”困局

  加强政府规划,加快规范城乡公益性公墓。以往,我市农村墓地“散埋乱葬”现象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规范,无人管理。解决不让乱埋的办法,就是有合法的地方可埋。市民政局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加强规划引领,合理布局发展空间,先后出台了《关于太原市公墓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太原市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建设规划(2021—2025年)》,到“十四五”末,全市实现公益性安放(葬)设施乡镇、农村全覆盖,建成14个县区级公益性骨灰堂(公墓),22个乡镇级公益性骨灰堂(公墓)。

  在新规划的科学引领下,我市第一个城市公益性公墓——牛驼寨公墓项目列入政府规划,项目占地1572.12亩,预投资4.1亿元,其配套骨灰堂已于2018年清明节正式投入使用,1500余个树葬墓搬迁工作也全面完成,公墓发展逐步进入正轨。

  清徐县抓住综改示范区调整,政府集中迁坟的契机,整体规划殡葬基础设施布局,目前公益性公墓边建边迁,完成集中迁坟2920例。其他区县也按照《规划》,开始进行规范,迈出农村墓地由散到整,由乱到治的重要一步。    

  推动火化区扩大政策落地

  虽然我市在2013年就将城六区全域、三县一市政府所在地列为火化区,但由于这些区域内村改居后,居民仍然保留了原来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对于丧葬活动一时很难接受火葬。加之村改居后,一些偏远社区仍然存有土地,亲人去世后,多数会选择到集体墓地土葬。

  而解决散埋乱葬的一个捷径,就是要减少土葬数量。为此,市民政局加强对农村公益性公墓的管理,现有公墓主要处理历史安葬墓穴的集中回迁,不再接受新去世人口的安葬。同时,各县区积极探索出台地方性奖补政策,鼓励村民选择火葬方式。小店区对辖区非农业户口居民去世后选择火葬的,每例奖补2000元。如果骨灰安葬选择节地生态葬式的,再奖补2000元,以此激励群众逐步接受现代殡葬方式,推动火化区扩大政策落地。

  从2018年开始,市民政局先后开展了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违规私建“住宅式”墓地等问题的专项摸排整治,集中摸排出一批硬化大墓、活人墓,并对相关问题开展整改。 记者 郝晓炜 张波 太原晚报

民间丧葬习俗—祭奠

出殡次日清早,晋南闻喜等地讲究家人送饭至墓前浇奠,表示清死者同家人再次共进便饭。翼城一带,家人次日赴坟地致祭时,要用锹往坟上添新土,使坟丘前后周正,不偏不斜,俗称“扶山”。而太原一带自安葬后,一直要等到三年之后清明祭扫时,才允许往坟丘上添土。两地习俗,相异如此。

    到新坟添土、奠纸 ,山西大部分地方是在死者安葬后第三天 ,称为“复三”,又叫“圆坟”、“暖墓”。一般是死者的长子带领全家去,有的地方是凡有“服”之亲都去,如忻州河曲,亲友带上火锅、柏柴去坟地汇聚,祭奠后食毕而归。

    从人死后算起,每七天必祭奠一次,称为“做七”或“过七”。其中一七‘称“头七”、三七又称“散七”、五七、七七又称“满七”、“断七”或“尽七”,较为重要。

    “一七”,丧家设灵座,供牌位,举行隆重仪式,受唁开吊。

    “三七”,死者的子女要拿着香火,到三叉路口呼唤死者,或上坟焚香接引亡灵回家。

    “五七”,民间认为这一天死者亡灵回家“ 省亲” ,丧家除举行祭奠,还要延请僧道诵经,亲友均来吊唁。晋中祁县一带,面蒸供品中,男亡多蒸一份“莲花”,女亡多蒸一份“如意”,并按亡者岁数扎制纸花、剪纸旗,另外再糊一口“升”,纸旗以谷草杆穿扎,沿路一直从家门口插到坟地。

    “七七”,丧家举行隆重祭奠,亲友都来烧纸,或到坟前祭拜。

    人死后或安葬 100天后,即“百日”,也是一个隆重的祭供日,又称“百日祭”。到这天,容重孝服的要改穿常孝服,一般人多除去孝服。祁县等地,纸扎要糊“斗”,俗话称为“五七升,百日斗……”

       一个人死后 ,其子女要服孝三年,俗称“ 服三”,满一周年烧纸祭奠,叫“周年”或“ 烧周年”,古代称为“ 小祥”。第二个周年叫“大祥”,也要去坟地致祭 。满三周年烧纸祭奠 ,死者的亲友毕至,各带供品、纸扎。三周年过后,死者的子女即可脱去孝服,改换平常衣着。所以三周年又叫“脱服”或“除孝”,古代称为“衤覃”(tan 坦)服。按照传统的说法,丧葬礼仪至此才算正式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死者亡故次年的“清明”节当日或前一日,晋中一带还有一种“烧心”的习俗。这一天,家人、亲友,特别是出嫁的女儿须亲至坟地供奠 。祭品除衣帽鞋袜各式纸扎外 ,还要蒸空心的面供和( huo活)“面心”。供毕埋于墓前。“烧心”又称“安心”,其意在于告慰亡灵,从今以后勿须惦念阳世亲人,尽可以安心阴间了。

    “服三”之后,对死者的祭奠转入普通的上坟,不再有特殊的忌日。上坟一年大致三次:即清明,举新火;七月十五,尝新谷;十月初一,送寒衣。也有一年五祭的,即除了以上三个节令外,再加上元旦和冬至。籍此,家人在悠长的岁月中继续保持着同死者的“联系”,并寄托自己绵长无尽的哀思。

    由以上对山西各地丧葬礼仪的简略缕析,可以看出,尽管每一地区都有许多独特的习俗,但在种种迥异的形式外壳下,却蕴含着共同的内涵,即通过丧葬礼仪的举行,寄托对死者的哀悼和怀念,表达希望死者的灵魂得以安息和超度的虔诚心意。同时,丧葬礼仪反映人们对死亡的理解和态度,既不可避免地具有迷信的一面,又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正如论者所说:“丧葬礼仪是人生礼仪中一种独特的方式。”尽管生者对死者的去世深感悲痛 ,但在民间观念中 ,死与生一样,是一种应时必至的现象,它对于死者来说,未必不是一种颇为有益的解脱。所以民间一贯把婚事和丧礼并称为“红白喜事”,在举办丧事的指导思想上,越热闹越好。这种看法对于红红火火办丧事的民俗事象,可以说是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山西的丧葬礼仪,近几十年来,在有关部门的倡导下,出现了一些新的风尚 ,不仅涤除了丧礼中迷信荒诞的成份 ,而且程式上有了很大的简化,内容上也出现了很多的变化 :吊丧改为追悼会 ,披麻戴孝改为戴黑纱,各种纸扎改为花圈……火葬也得到了大力的推广。这无疑是一种进步的表现。

太原全面免除殡葬基本服务费用

 新年伊始,太原殡葬再出普惠新举措,从1月1日起,全面免除全市城乡群众殡葬基本服务费用。

  此次全面免除全市城乡群众殡葬基本服务费用,是太原市惠民殡葬政策从困难救助型向适度普惠型扩展的一项具体举措,免费对象为在太原市死亡、遗体实行火化的居民和在异地死亡且遗体实行火化的太原市户籍居民、驻并单位工作人员、驻并部队现役军人、驻并全日制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和驻并外来打工人员。

  以上人员在太原市永安、龙山殡仪馆火化,或太原市户籍居民遗体在外地火化,其丧属或单位在办理遗体火化手续时,可一次性免除殡葬基本服务费用1300元,包括遗体接运费、遗体冷藏存放费、遗体火化费、骨灰寄存费(1年期)及骨灰盒费。

  据了解,该惠民政策正式实施后,原来针对7类群体和80岁以上老年人的殡葬惠民政策将同时终止。符合原优惠条件,应享未享的服务对象,可于6月30日前,到太原市殡葬管理中心办理相关优惠减免手续。

太原殡葬一站式服务

净身穿衣、整容、预约灵车、存尸火化、存取骨灰、吹鼓手墓地咨询、遗像制作、灵堂布置。 拉运尸体。总管阴阳。防腐打针 
合作陵园包括:太原各大幕地我们所提供的产品均产自国内名牌大厂家,保证为您提供优质的产品、低廉的价格、周到满意的服务,使您在为亲人尽孝心的同时,不花冤枉钱。 

太原殡葬一站式服务


我们经营的产品系列包括:

  1. 寿衣:高、中、低档传统装、中山装、现代装,亦加工定做。
  2. 花圈:各种尺寸的纸花圈、亮花圈(即塑料圈)、绢花花圈,鲜花花圈、花篮。
  3. 骨灰盒:红木骨灰盒、花梨骨灰盒、黑檀骨灰盒、紫檀骨灰盒、檀木骨灰盒、鸡翅木骨灰盒、玉石骨灰盒、阿富汗骨灰盒、岫玉骨灰盒、汉白玉骨灰盒。
  4. 纸扎类:各种纸扎的牛、马、冰箱 电视 洗衣机 汽车 楼房 金银山 金银、车、童男童女等等,应有尽有。 送货上门服务提供送货上门服务是本超市经营的特色之一。目前,我们以免费送货上门服务  
    当您的订单经我们与您确认后,2小时内我们负责送货上门,加急业务,我们会在1小时内送到(加急费另计),遇风、雨、雪等不可抗拒原因除外。为了不影响您的安排,请您尽可能准备好零钱。当我们的配送人员将商品交到您手中时,请您仔细验收,如有质量问题,您有权拒收,也可要求免费退换货。 殡葬一条龙服务 本超市提供殡葬一条龙服务。
    服务项目包括:抬尸、穿衣、化妆、运尸、存尸、火化、采购殡仪用品、选择墓地、墓地下葬等等。 
    服务特色
  5. 服务周到,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把客户的事当作自己的事。
  6. 价格合理,以较低的价钱做出较好的服务。
  7. 提供后续服务:可以应客户要求,为客户提供:一七、三七、五七、60日、祭日、清明、春节、鬼节、十月初一等节日祭品及 价格较低 质量较优本超市提供的商品均为太原市场较好的产品,货比三家,品质自现。
    寿衣:面料为较好加厚人丝,保证火化后完全灰化,无任何结焦。天然新棉花填充,质感柔滑,感觉厚重。里料为纯棉布,穿着舒服。骨灰盒:杜山是目前国内质量较优、规模较大的骨灰盒品牌, 用料考究,工艺精湛,质量上乘,并贴有高科技的防伪标签,是献给亲人较好的阴宅选择,绝非那些只贴着“合格证”的小厂产品可比。
    花圈:提供太原较好的花圈,样式多,品种全。 长途运尸服务本超市承接全国各地运尸还乡业务,价格合理,服务周到。如有需要,请电话联系。我们的服务口号:以较低的价钱做出较好的服务。  
    我们的宗旨:丧家为主满意*  
    我们的目标:让丧家理智消费、不留遗憾。  
    我们的理念:文明绿色、厚养薄葬。  
    我们的特色:价低、质优、高效、到位

你可能不了解的殡仪馆

你可能不了解的殡仪馆

7月22日,在龙山殡仪馆业务大厅,记者感受了殡仪馆一线人员的工作。虽然殡仪馆地点偏远,但这里工作人员7点半都得到岗。

接待中心

一进业务大厅,正对面就是接待中心。通常全天都有人值班。仝海波就在这里工作,主要负责接待家属委托接运遗体的电话,回答送别亲友的市民询问等。 在这里,工作人员接触最多的是悲痛的家属。“来这里的家属有时会情绪失控,我们以前学的课程里就有殡仪心理学,如何应对。”仝海波说,最初来的时候也会压抑,但更多的是学会珍惜。

接尸组

灵车将逝者遗体接到殡仪馆后,第一站就是接尸组,登记逝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死亡原因、时间、地点等信息。 这里的工作人员是坐在一间隔间里,看着逝者一个个进来,从灵车抬到推车上,开始他们在世间最后一段旅程。

停灵

停灵,是为了让亲友瞻仰,和逝者最后一次送别。

在龙山殡仪馆,提供停灵的有安息间、守灵间、告别厅,大小不同,中间是安放遗体的临时棺材。工作人员通常把逝者安置好,把家人领进去,就会退出等待,把空间留给家人。

甄凯告诉记者,在太原很少有在殡仪馆停灵很久的,通常送来停不久就会火化,偶尔也有停灵几天,家人会来守灵。

火化车间

这是逝者走向终点的地方,龙山殡仪馆有一排火化炉,家人送到火化车间外就不能靠近了。因为火化炉温度高,比较危险,担心家属情绪激动出现危险,所以不让他们进入火化车间。通常,遗体火化要40分钟,之后由工作人员把火化后的骨灰拣出来放进骨灰盒。 在火化车间,记者没有见到年轻人,这里都是40岁左右的男子。

纪念堂

遗体火化后,有的选择直接下葬,也有的放在骨灰存放的纪念堂。纪念堂每间房子里,都有一名工作人员看管,十分安静。

太原市各殡仪馆、公墓在疫情期间暂停这些服务

1月28日,太原市民政局发布《关于取消全市殡葬服务单位群众祭扫活动和暂停遗体告别仪式的通知》。通知强调,在疫情防控一级响应期间,将取消全市殡葬服务单位群众祭扫活动和暂停遗体告别仪式。

自即日起,全市各殡仪馆、公墓将取消一切群众祭扫活动。各经营性公墓、公益性公墓暂停开放,期间火化的骨灰先寄存,待公墓开放后再安葬。同时,暂停遗体告别仪式及其它群众聚集性延伸服务活动,已预约登记的,将通知家属并劝阻取消。

通知还要求,各县(市、区)民政局要按属地管理原则抓好本地区殡葬活动的监督管理;市殡葬管理中心要加强对全市殡葬行业的监管;各殡葬服务单位要加强政策宣传,在醒目位置发布消息,并做好群众思想工作。